創新十佳 | 浙江金馬遜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編者按:為推動行業自主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傳媒平臺對2024年度“自主創新十佳”和“產品質量十佳”進行專題宣傳報道,以期樹立品牌、提升價值。
浙江金馬遜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是一家專業從事金屬管材塑性成形技術研究、智能化成套裝備研發、金屬管件研發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員工250余名,其中研發人員占比近30%。金馬遜為航空航天、核電、高鐵、艦船等領域用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金屬導管成形和解決方案。
金馬遜研發的KM-A50~A100導管成形自動化集成系統獲得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2024年度自主創新十佳稱號。

技術特點及創新點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高精密金屬導管彎曲成形裝備長期依賴進口。金馬遜此次獲獎的金屬導管成形自動化成套系統,實現了復雜空間金屬導管一體化高效成形技術和高精密航空航天金屬導管連續彎曲技術兩大突破,形成技術創新點,并成功實現產業化。
創新點一:復雜空間金屬導管一體化高效成形技術。為解決多規格定制化航空航天彎管成形工藝優化、模具重用、在線測量等技術難題,金馬遜發明了導管一模多管、精準定位、快速換模、多傳感測量等一系列方法及裝置,實現了彎-切-測一體高效成形的重要突破。航發用外徑20-40mm導管彎曲成形芯棒由32套減少到5套,單管彎切測一體成形時間由50分鐘縮短至4分鐘以內。
創新點二:高精密航空航天金屬導管連續彎曲技術。為適應航空航天器狹窄服役環境,提出了面向截面精準保形的金屬導管連續彎曲成形技術,建立了連續彎應變疊加模型;提出了一機多模連續換型方法,實現了連續彎曲段成形缺陷抑制。連續彎曲截面畸變率控制在3.22%以內,有效滿足我國航空航天導管的小彎徑連續彎曲工藝需求。
圍繞以上技術創新點,金馬遜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航天金屬導管設計制造平臺,研制了集“彎-切-測”為一體的復雜金屬導管精密成形成套裝備,形成了金屬導管一體化成形成套系統,在高溫合金、鈦合金等難加工材料成形中得以較好應用。
創新團隊及研發故事
采訪中了解到,金馬遜創始人林偉明一直醉心于科研,深知經費和時間的投入對于最終成果的重要意義。企業創辦之初的幾年,他以1700多萬元的啟動資金和多年的通宵達旦,換來的是一大堆數據和圖紙,周圍人都勸他改行,但他自己認為很值。因為他心里清楚,這些恰恰是該領域關鍵技術的“脈搏”,是填補航空航天彎管設備技術空白的重要基礎。
林偉明也深知,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他親赴人才招聘會,不惜重金引進多位博士、碩士和高級技術人才,為公司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持續注入新的活力。與此同時,他也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為員工提供培訓和學習機會,鼓勵員工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和學術交流活動,以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
金馬遜始終堅持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的發展戰略,致力于高端金屬導管精密成形技術及智能化成套裝備的研究與開發。在林偉明的帶領下,金馬遜團隊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提出相對彎曲半徑、速度、規格對材料性能的影響,建立數學模型;提出彎曲成形裝備超薄壁抑制隱性潰變抗皺裂技術,打破技術封鎖和壟斷;提出彎曲成形裝備大彎角變壓邊力回彈精準預測技術,有效打破了高端導管難成形的困局……
憑借不懈努力,金馬遜對管道冷彎曲成形的應力應變和彈塑性技術、數字化加工技術、智能規劃控制技術等開展了深入的基礎性理論研究,做了大量試驗驗證,攻破了20多項共性技術難題,為創新產品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展潛力及前景
據介紹,金馬遜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檢測儀器,先后獲批建設了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浙江省航空航天金屬導管塑性成形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公司與浙江大學、麗水學院等高校及研究院所保持著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在技術研發、人才培養、成果轉化、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卓有成效的全面合作。
金馬遜先后承擔和參與多項國家級專項任務,主持國家科技計劃項目7項、省重點項目5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77項,軟件著作50項。
經過20多年的持續研發投入和創新,今天的金馬遜已發展成為我國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金屬管件數字化制造頗具潛力的供應商,產品在成飛、西飛、黎明航空等重點用戶得以成功應用,并有望在未來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
作者:張芳麗(協會傳媒部) 設計推送:葉涵
